- 故事的呼唤
- 2022年8月1日
林滋恩丨穿透表象,投射未来的光(附音频)
作者从一次别墅博物馆的参观中,摸索到何为真理,那就是我们要穿透表象,超越当下意义,投射未来影子——而这些,耶稣的话早已指明,你知道是哪些话吗?
作者丨林滋恩
主播&后期制作丨吴阿蒙
前阵子我们全家去参观北美南加州著名的盖蒂别墅博物馆(Getty Villa),这坐落于马里布海岸线山坡上的建筑物,以罗马帝国时代的贵族别墅帕皮里(Villa dei Papiri)为蓝本,并参考庞贝古城等建筑设计,还原当时罗马帝国上流社会建筑与庭园之美。馆内希腊、罗马与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珍藏也是西海岸顶级的艺术瑰宝,每年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造访。
在没有摄影与写真绘画的时代,这些艺术珍藏保存了最原始珍贵的近似纪录,反映出当时经济、军事、zheng-zhi-等多方社会信息。当游客漫步在葡萄藤架下,走过阳光从窗棂筛入的拼花地板长廊,细看那些散发着历史微光的地中海文明古物,借由想象力的镜子照映出当代的生活面貌,还原历史场景,那些男女老幼的日常、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仿佛再度活化在眼前。
馆里有许多罗马帝国时期的人物雕塑,包括哲学家、贵族、仕女、士兵与奴隶,也有黄金打造或镶着宝石的印章戒指,以及铸有帝王头像的钱币。当我驻足欣赏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观察他们脸部的表情以及衣服细腻的皱褶,想到当中有些人生活的时段,可能与耶稣基督在世时期重叠──或许雕像的主人听过,甚至也到耶路撒冷见过拿撒勒人耶稣?
小林健太摄影作品
日本著名的摄影师小林健太曾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摄影”这个词在日文中就是“写真”,有“复制真实”的意思。而英文“摄影”字根的希腊原文意思却是“以光线来绘画”。他认为艺术其实也是一种“哲学问题”。我们以艺术文学来复制还原、重设建构所感知经历的世界,从文物古迹中寻得过去历史的吉光片羽。“真实”从某种层面来说,是主观的──我们用以承载“真实”的工具如文字与图像,并所赋予的意义,就像光线一样可能随着时间转移变动。
或许所谓的历史,在政权更替、朝代兴衰后,保存下来的是片面或经筛选的结果;在虚幻与现实界线越来越模糊的“元宇宙”世代,所谓真实情况也可能是被扭曲或重组后的信息——但是“真理”总是能穿透这些表象,超越当下的意义,投射未来的影子,直指现实之外或现实本身无法碰及的领域。
那些陈列的钱币上,铸有亚古士督、提庇留、该犹、革老丢与尼禄的头像,也让我想起圣书中法利赛人和希律党人质问耶稣,是否该向罗马政府纳税?耶稣一句“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就让他们哑口无言的智慧。“真理是什么呢?”掌握生杀大权的罗马巡抚彼拉多曾经如此问道。而今不光是彼拉多,历代凯撒所奠下的辉煌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人手所造之物在陈列室让后世凭吊。
而耶稣的话却仍然回荡在这个世代,在你我的生命中不断产生影响力,也借着你我手中的笔,向这世代发出光与热。
——END——
作者简介
林滋恩
著有《美国袋鼠妈妈伴学去:1000 堂亲子温馨共享的教育课》与《我在美国当妈妈:揭秘全美最独特的亲子教育课》。2014 年第22届汉新文学奖散文组佳作得主。如今依旧笔耕不辍,文章常见于北美华人主流媒体《世界日报‧副刊》、海内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国》、《真爱》、《传扬》与《基督教论坛报》。2019年得美汉新文学奖小说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