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呼喚
- 2022年6月12日
苏文安丨在爱中忍耐
作者围绕“浪子回头”的故事,向我们阐述父亲对两个儿子的爱,小儿子回转背后的经历以及大儿子在家服侍父亲不正确的心——这所有一切,都告诉我们如何在爱中忍耐。
作者丨苏文安
主播丨蒹葭
主题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读经贵有心得,为文要有新意”。
同样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浪子回头”比喻,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分享,领受也会很不一样喔!今天我们就以“爱的真谛”中的第一句话“爱是恒久忍耐”为中心,来再次思想浪子回头的故事吧!
首先,让我们先弄清楚,“爱是恒久忍耐”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最喜欢新英王钦定本(NKJV)的译法:Love suffers long——爱能够让我们忍耐得更久。
用爱来承担更多更久
第12节说小儿子分了财产,第20节说小儿子终于回家——这两节之间,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例如,小儿子离开家乡、花天酒地、生意失败、耗尽资财、沦落养猪场、饿得半死、醒悟过来……这两节之间,也许过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四年,而父亲仍然忍耐等候他,这就是:Love suffers long。
友人18岁的儿子去年到亚洲少数民族地区短宣,被暴雨困在山区,三天完全没有音讯——才3天而已,他爹地不知道掉了多少头发,她妈咪也不知道白了多少头发!更何况,这比喻中的父亲知道小儿子这次出门,绝对不是去干什么好事,一定会对他自己造成身心灵的伤害,那岂不更加惦记牵挂?小儿子无论出去多久,对父亲而言,每一天都是极大的煎熬,但是他仍然在爱中忍耐等候。
我们怎么知道这位父亲有多么爱小儿子?
第20节说小儿子回家时,“离家还远,父亲望见了他”,这表示父亲一定天天花很长时间在门外张望等候。
古时候既没网络,又没手机,小儿子又潦倒落魄,不可能请得起信差去传报,所以父亲绝对不可能事先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出现。现在却能远远就望见了他,这说来容易,背后却不知道要付上多大的代价呢!
在爱中规劝
小儿子要带着大笔钱财离家,父亲到底有没有劝阻他?
圣书虽然没有明说父亲曾经劝告小儿子,但是第28节、第31至32节描述,父亲出来劝生气嫉妒、不肯参加弟弟洗尘party的大儿子。不肯参加洗尘派对比较严重?还是揣着大把钞票出去流浪比较严重?连大儿子赌气抱怨,父亲都特地出来劝解了,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当初父亲一定更苦口婆心地劝过小儿子。
选择回转、承担责任
路加福音15章17节到21节告诉我们,在爱中忍耐,目标是等候迷路者自己选择回转,并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
浪子失去自我认同(identity)——本是富家子弟,如今穷愁潦倒;失去自制自重(integrity)——人格破产、无所不为;失去自尊自爱(dignity)——走投无路之下,为了活命,居然做了养猪工人,而猪是犹太人最忌讳、最厌恶的。
但也唯有到了这步田地,他才能毫无保留直接地面对自己,不再躲在钱财、身份的假面具后面。这时,他自幼所受的教导、心田中早已播下的信仰种子,才有机会发芽,才能驱迫他真正省悟过来,并且愿意承担责任。
若非如此,即使父亲当初强留他在家,他还是会千方百计逃家的。这次他回家,是心灵真正的还乡,父亲就永远得着了他。可见父亲最起先劝告无效,终于分给他财产放他离家,也是存着盼望,“在爱中忍耐”啊!
以下是一位朋友“省悟过来”的经历——
“叮咚!”门铃响了。12岁的老二冲到大门后,从窥孔往外一瞧,立刻惊天动地大叫:“爹地回来了!爹地回来了!”
门一开,须渣满腮、油发打结、形容枯槁的李定(化名),丢下少得可怜的行李、甩掉泥泞不堪的破鞋,直冲到餐桌旁因意外惊诧而瞠目结舌的妻子面前,当着一儿一女的面,双膝跪下,泣不成声地说:“太太,我得罪了上帝,也对不起你。我没资格做一家之主,请你暂时先收留我,如果发现我没改变,随时可以把我踢出去!”
这似乎只有连续剧中才会出现的现代版“浪子回头”场景,就发生在几年前的圣诞前夕。
李定当年意气风发、只身挟资赴上海。当地合作伙伴集团(其实是诈骗集团)首脑,派了年纪只大李定女儿四五岁的“干妹妹”照顾他,对他百般温柔体贴,让他立即疯狂迷恋,以为终于找到此生真爱。
才两年多,他就将硬向老父“预支”来的数十万美元“遗产”耗损一空。穷愁潦倒,在华中某大城躲债,最后居然沦落到在菜市场收市后,捡人家丢弃的烂菜叶下面充饥。就在此刻,又蓦然发现,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的情人,正准备完成最后任务——将他交给诈骗集团绑架囚禁,向他在美国的家人狠狠勒索一大笔钱,然后撕票!
心胆俱裂的他向家人求救,家人透过管道,请当地教会弟兄紧急救援,万幸在千钧一发之际,将他救离魔掌。历经整整两个月,辗转逃亡,最后在圣诞前夕狼狈不堪地回到家里。
他终于知道,谁才是真正珍爱他、守望他、接纳他的。他如此分享:“上帝让我落得一无所有,为要让我知道自己样样都有。上帝让我命悬一线,为要让我知道生命气息全出乎祂,为要让我珍惜夫妻亲子之情,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
幡然悔悟的浪子,对自己、对太太、对儿女,都是最美的圣诞礼物,因为他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2)。
莫做“家中的浪子”
在第29节,大儿子对父亲如此抱怨:“我服事你这多年……”NIV译成“I have been slaving for you all these years.”现代中文译本是“这些年来,我像奴隶一样为你工作”。
多可惜呀!他原是继承人、是儿子,这么多年来却一直用奴隶的心态在父亲身边事奉!儿子和奴隶有什么不一样?
儿子是出于爱,出于要得父亲的喜悦而事奉;奴隶却是出于恐惧,出于逃避责罚而事奉。儿子无论做什么,都是在为自己积攒未来的基业,因此一定会甘心乐意,全力以赴;奴隶却无论做什么,都不能为自己累积财富,因此很容易敷衍了事、交差了事。
这就是罗马书第8章15至17节所描述、所比较的“奴仆的心”与“儿子的心”了——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荣耀。
大家不妨在网络上搜索“伦勃朗浪子回头”,仔细观赏这位17世纪荷兰画家的名画。卢云在同名著作中指出,父亲的面容、姿态、衣着,及一粗壮一细腻、象征上帝公义与慈爱的双手,如何表达出天父忍耐、细腻、平衡的爱;浪子的秃头顶、血脚板、烂衣裳、空刀鞘、瘪钱囊……则显示他是何等穷愁潦倒,而他那近乎想要五体投地就近父亲的姿态,又显示他的悔改是何其心真意诚。
请大家留意画面右侧那双手抱胸、表情冷漠、高人一阶的大儿子。他虽然在家中天天与父亲在一起,心却与父亲离得很远很远。因此,小儿子是“外面的浪子”,他却是“家中的浪子”。若不能体会天父的心肠,一味用奴仆的心来事奉,即使当了传道人、资深同工、文字侍奉者,不管付出多少时间、金钱、恩赐来事奉,都仍然是“浪子”呀!
我愿脱去奴仆的心
弟兄姐妹们,让我们向天父恳求:“天父啊,若我们名为您的儿女,却因犯罪、不认罪、掩盖罪而仍在祢的家园外流浪,求祢让我们早日体会到祢在爱中的忍耐,彻底省悟,回转归家。若我们虽已在祢家中,心却仍远离祢,也求祢让我们脱去奴仆的心,换上儿子的心,与团队欢欢喜喜同心事奉,享受祢家中一切的丰盛!”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