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百基拉丨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

故事是作者如饥似渴的阅读体验,是忘却尘世的全然投入,是将自己带入书中人物悲欣交集、感同身受的丰富体验,是穿越历史和未来的自由灵魂之旅。如今来到不同的故事殿堂,有何感受呢?

此文是学员对W240《圣书故事书写课》课程的回响,想要了解课程,请查看文末课程图片。

我自幼就喜欢故事。

故事,是父母留在我儿时记忆中难得的温馨时刻。那一刻,他不在工作中忙碌,她不在家务中缠累。北方的冬夜,我们围坐在暖炕上,听聊斋,听三国,听家族往事。没有说教,只有娓娓道来;没有管教,只有深深吸引。

再往后,故事是我如饥似渴的阅读体验,是忘却尘世的全然投入,是将自己带入书中人物悲欣交集、感同身受的丰富体验,是穿越历史和未来的自由灵魂之旅。

工作中,故事是我在课堂上经常运用的典型刑事案例,激发低年级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拉近他们和专业的距离,不再因抽象、深奥的理论而畏惧。

信主以后,买了名画全彩版、多雷插图版、房龙和荷兰英沃森夫人的圣书故事书,以期从视觉和感性上加深对圣书的理解。

刚了解创文课程时,最想上的是“圣书故事书写课”。

当我从莫非老师的朋友圈看到课程报名消息时,距离截止日期只有两三天时间了。那时,我已经在上课的时间段安排好两大事项:为给儿子布置婚房,家居要重新简单装修;之后利用寒假,回老家陪伴腰椎骨折躺在床上的老妈。

能不能完成课程呢?要不要报名呢?经过稍稍的纠结挣扎后,我果断报名了,因为实在不想再等到下一期。

我已年过半百,时不我待;我需要一把密钥,开启圣书故事书写的大门;我需要一个助推器,推动我踏上文学创作之路。

意外之喜

这虽然是一门写作课,但同时我还在这里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那就是研经的方法。神给我预备的,超出了我的所思所想。

圣书故事书写的基础是对圣书的理解和研读。圣书故事的写作,不同于普通文学创作,要基于圣书、忠于圣书,在其框架内演绎故事。圣书故事的书写者,要对圣书有独到的属灵看见。

我在平常的查经中,着重于对各种查经资料的搜寻和阅读,崇拜权威解经,而忽视个人体验和看见。

莫非老师提出,救赎你的想象力,释放经文,用全新的方式进入到经文中。

不要一上来就去查资料、看权威解经资料怎么解读,而是首先要运用想象力,把自己带入到故事中,用神赋予我们的五官机能去感受。用眼睛去看,在脑海中展现事件的场景。用耳去听,那个被医好的瞎子巴底买,如何分辨出耶稣的声音?用手去摸,想象自己用手触摸到耶稣衣服上的繸子。用鼻去嗅,马利亚倾倒在耶稣头上的香膏是什么味道?用舌品尝,最后的晚餐上,耶稣亲自掰开的饼滋味如何?

我不由得想到,平常读经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真的打开了吗?是睁着眼读,还是闭着眼读?

也许有人觉得我问的奇怪:既然是读,还能闭着眼睛读?但是,如果我们读来读去,什么都没读懂,那岂不就是闭着眼睛读?如果读的时候,是在用马丁·路德的眼睛读,或者是在用倪柝声的眼睛在读,岂不是也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在读?

圣书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神既然通过圣书对人说话,那么,神既对马丁·路德说话,也对你和我说话。他愿意对我们每个人说话。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但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却往往成了摆设,成为属灵的盲人和瞎子。

其次,充分运用想象力进入到经文的人物内心,体验他的喜怒哀乐和情绪的跌宕起伏。当读到睚鲁俯伏在耶稣脚前时,我们能体会这个既是父亲又是当地有地位的宗教人士当众向耶稣下拜的感觉吗?当读到耶弗他凯旋归来,看到独生女儿跑出来迎接他时,我们能同理他当时的心情吗?

个人体验是首先的和必要的,唯有如此,才可能得到宝贵的独特的属灵观察和洞见。

在完成个人体验的前提下,再借助资料研经。

除了平时我们注意的教义,莫非老师还强调了在故事写作中要特别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人物特征,比如他的出生、家庭、职业、性格、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让故事中的人物丰满起来。另一方面研究圣书地理、气候、动物、植物和食物等。

故事需要细节来推演和充实,而细节的挖掘和设计则不能与圣书以及客观层面相违和。

课程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用资源,比如圣书地理网站、圣书考古网站,以及必读书目等。

我佩服创文课程,总能在“术”之上追求“道”,在技能之外重视品质,内外兼顾。在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中,提出“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在这个课程中,又把解经作为创作的根基。这样的房子盖在磐石上,风刮不倒,水冲不走。这样的课程,滋养生命,造就的是人,祝福的是神家的儿女和神家的讲台。这样的课程产出的作品有生命活水的滋养,带着生命影响力,只会让真理的传播更加生动,而不会因作者是“歪嘴和尚”而“念歪”圣书。

应有之意

作为一门写作课程,它当然也传授了圣书故事的书写秘笈。

圣书故事主题的提炼,以及围绕主题如何设计情节、塑造人物,如何起承转合,这些内容都是结合列举经文的剖析、范文的分析和课后作业来完成的。

本课程的范文都特别精彩,读后很受激励,原来圣书故事可以这样写,原来圣书故事可以如此精彩。《小小虫儿大冒险》以《约拿书》4:7“次日黎明,神却安排一条虫子咬这蓖麻,以致枯槁”为依据,竟然演绎出一篇兼具趣味性和启迪性的故事。《伪装的自由人》以《腓利门书》中不引人注意的阿尼西母为原型,通过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情节设计,完成了“如何才能得到真自由”这个主题。

最后一次大作业,是根据指定经文书写一篇圣书故事。人生第一次要完成一篇圣书故事的书写,心里有些小激动。虽然成品不完美,但好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莫非老师的讲课风格睿智、风趣、轻松、欢快。六课很快上完了,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还需要慢慢消化,还需要在实际的写作中不断练习。


可放飞梦想

两年多以前,我曾参与过教会《生命故事书》课程的服事,对象是教会中的老年群体,让他们回首往事,讲出自己的故事,发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中一课是“放飞梦想”。在和老年朋友们分享曾经拥有的梦想时,我也第一次说出了我一直隐藏在内心、从未说出的梦想:文学创作。

如今,感恩创文课程将我带入一片无比丰盛之地。当我安静地坐在创文咖啡馆,品尝一杯杯香气四溢的“咖啡”时,不由得想到了一句经文:以色列人生养众多,并且繁茂,极其强盛,满了那地。(出1:7)

而我年过半百,却刚“备孕”,不禁像撒拉一样俯伏在地,半期待半怀疑:

主啊,我已年老,力气衰败,果真还能生养吗?(参创18:12-13)

我也仿佛听到了耶和华神的那句有力回答: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