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中也隐含着祝福吗?少子时代,生养众多依然是福气吗?我们来听听两位听众对《故事切入点》这档节目的回响,答案就在其中。
《故事切入点》是创文推出的一档播客节目,访谈聚焦于人物在人生转折点上,因为坚持信仰,而让生命翻篇的故事。《莫非可以如此爱》亦会采撷其中篇章,整理出文字故事,每月推送。此篇是听众的听后回响。

何毓芬:写给有“眼光”的薇心姐
薇心姐:
您好。
久仰大名,过去常听天韵合唱团的诗歌。我从播客《故事切入点》第一次听到有关您的专访,才知道原来您是《眼光》这首诗歌的词作者。谢谢您用生命写下了充满洞见盼望的词句,希望您能听我娓娓道来,《眼光》这首诗歌给我生命与事奉带来的重要影响。
我的母亲是一位国文老师,生前很喜欢《眼光》这首诗歌。她在学校也会用这首诗歌,鼓励正要升学的学生,并为学生们祷告祝福。而我也是在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简称创文)举办的点燃文字火种营会中,听见《眼光》这首诗歌,在莫非老师的带领下,决定回应上帝的呼召,投入文字事奉领域,后来成为一名基督教报社的记者。
2011年12月,我第一次听到《眼光》这首诗歌,是母亲推荐给我的。她把这首诗歌列入她喜爱的歌单里,甚至烧录成一片CD寄给我,让在异乡工作的我,可以与母亲听着相同的诗歌,在灵里一同敬拜。虽分隔两地,诗歌和信仰却成为我们母女之间的桥梁,我们会在电话中一起哭、一起笑,彼此分享与代祷。
12月18日晚上,母亲因病骤逝,被主接回天家。当时我经历了丧母之痛,心中充满许多“为什么”,甚至埋怨上帝为何见死不救。每当我听见《眼光》这首诗歌,就像是母亲在我耳边轻声叮咛和鼓励:“谁能跨过艰难,谁能飞越沮丧,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上帝的心看见希望,你的心里要有眼光,你的心里要有眼光!”我心中的难过与悲伤,再次被神的爱保抱环绕;我眼中满溢的泪水,再次被主亲手擦干。那一瞬间,我沮丧迷惘的人生,也再次燃起希望!
2012年2月,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创文举办的文字营,当时我正在祷告寻求是否要走上文字事奉这条路。营会最后一堂课,莫非老师先用《眼光》这首诗歌带领我们敬拜,当我听到第一段歌词——“不管天有多黑,星星还在夜里闪亮;不管夜有多长,黎明早已在那头盼望……”,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忍不住溃堤了。
异象中,我仿佛看见慈爱的天父,牵着我的手从黑暗幽谷走向光明。我仿佛看见天上的母亲,面带微笑望着我,告诉我:“孩子,你很棒!”“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诗歌尾声,我鼓起勇气举起了手,回应上帝对我的呼召,决定一生用文字事奉神。

当时,我还是一个文字小白,完全不懂得怎么写作、采访、写报导。每逢在工作上遇到困难,被主编退稿时、被受访者拒绝时,或是觉得自己走不下去想要放弃时,我都会播《眼光》这首诗歌来听,再次聆听神对我的心意,再次寻回起初的呼召,再次立定心志事奉主。相信无论遇到再大再难的事,只要定睛仰望神、专心依靠神,神必带领我一一跨越。有时我受邀分享文字事奉见证,也会用《眼光》这首诗歌来带领大家一起敬拜祷告,鼓励有文字事奉异象的弟兄姊妹,一起用实际行动来回应神。
2020年9月,我从报社离职,给自己一年安息的时间,好好沉淀休息再出发。那一年,我常一个人去爬登山步道。路途上,我会循环播放《眼光》这首诗歌,独自一人走在宁静的山路中,享受与主亲近的美好时刻。回想过往的人生,有哪些需要感谢?有哪些需要道歉?有哪些需要放下?有哪些需要重新拾起?如果没有神,我的人生会上演怎样的剧情?还好,无论是前行或停下,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因主一直与我同在!感谢神,因着有从神而来的呼召和眼光,我仍不放弃文字事奉,神带领我进入新的福音机构,继续用文字来事奉祂。
自从母亲离世后,我必须扛起扶养父亲、照顾妹妹的责任,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有时候真的很想放弃。在一次聚会中,我再次听到《眼光》,神亲自透过这首诗歌安慰了我的心。祂知道我所经历的一切,祂也必为我承担这一切!
《眼光》不只是一首诗歌,更是上帝对我生命的呼唤,唤醒我沉睡的心灵,指引我人生的方向,使我能走在上帝所带领的道路上。“不管山有多高,信心的歌把它踏在脚下;不管路有多远,心中有爱仍然可以走到云端……”人生中总会遇到许多挫折、挑战和困境,当我心里拥有从神而来的爱与眼光时,我会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绝望中看见盼望!
“你的心里要有眼光!你的心里要有眼光!”这是神对我生命与事奉的声声呼唤。因着眼光,我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拥有不一样的态度和高度。因着眼光,我知道自己很有限,但是神是全能无所限制的。因着眼光,我明白自己受造的意义,找到人生的命定。因着眼光,我不再害怕失败,因为经历失败后必能成长。因着眼光,我不再畏惧、勇敢前行,深知主必与我同在同行。因着眼光,我不沮丧迷惘,明了生命中每个好与坏,都有神的美意。因着眼光,我知道死亡并不可怕,有一天我将与母亲在天堂相逢!
谢谢薇心姐,当年您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写下如此美好深刻的歌词,给我的人生带来许多美好的祝福,使我与神更加靠近,明白一生所要追求的永恒价值!
毓芬 敬上
林滋恩:生养众多的福分
亲爱的安妮与苏珊:
认识你们十几年了,你们俩一直是我心目中“才德妇人现代版”的最佳代言人。特别是在在家教育这个领域,你们更是我的楷模!从你们身上,我学会好多做在家教育母亲的“撇步”(编注:闽南方言,意为诀窍或好方法),至今受用无穷。而你们对神的信靠与敬畏之心,以及为孩子不住祷告的信心,也如云彩般环绕我,帮助我在教养路上碰到乌云密布时,还有勇气继续往前行!
今年初我带领团契几位妈妈成立了一个祷告群组,以《如何为你的孩子祷告》一书为教材,每周读一章,按主题为孩子祷告、打卡。而我也每周写一封代祷信,并设计三个灵修自省题目,请组员以文字回应。这个群组共有八位母亲,她们都比你我年轻,都是90后呢!她们有的念小学时已经来美,有的是一年前才来的新移民;有的是生了三个儿子的母亲,有的现在只有一个女儿,才两岁多;有的是忙碌的全职妈妈,也有的是在医院生死线上抢救病人的护士。
我想在我们的年代,“成为全职母亲”就已经不是个容易的决定,对这些年轻妈妈来说,想必更难吧?这个社会对现代女性的期望,以及对“成功女性”的定义,把“母亲”这个职分压缩成扁扁的一块,刚好塞进生命角落,不是非有不可,但又好像不能全然抛弃。我们会教一个女人对未来要有梦想、在专业与职场上跟男人一较长短,却很少有“如何当母亲”的学前班或入门课。不少初为人母的,都是边做边学,边学边掉泪,直到身心灵都被眼泪浸湿泡软后,才开始长出一点点当妈的自信——特别是身为移民第一代,要在异乡养儿育女,又比在家乡的女人有着更多的焦虑与不确定。
这些姊妹,生活中各有不同的挑战,对于“如何当一个称职的妈妈”,也有许多不安与焦虑;但她们更有一颗渴慕的心,渴望学习祷告,成为一位合神心意的母亲,愿自己所流的眼泪,也可以浇灌出信心的嫩芽——所以我们才成立了这个妈妈祷告群组。
你们在《故事切入点》的分享我连听了两回。每一段故事、每一次见证,都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反复咀嚼。身为“铁粉”的我,当然要把这精彩的访谈推荐给更多人!于是将访谈链接传给妈妈祷告群组,请这些妈妈听完之后,每个人找出最感动、最有启发的亮点,以文字分享在群组里,成为当周的“功课”。

这些妈妈都是用功认真的好学生,她们的回应作业,让我读了好感动。得到她们同意后,我摘录一些片段与你们分享,而她们也要我向你们说“谢谢”。你们两位的真诚分享,开启了她们的视野,也对当全职妈妈与“生养众多”有了不一样的体悟:
“……她们在决定生这么多小孩的时候,都曾被家里人反对,可是她们坚持听神的心意,按照神放在心里的感动去做。我觉得我就在这方面很软弱,会因为惧怕人对我的评论或看法,而没有去寻求神的心意。人都是不完美的,很多时候给别人的意见都带有一些偏见或个人经验;神才是那最懂我们的人,我应该要更在意神希望我如何做,而不是照着人的意思去做……”
“以前从来不知道‘homeschool’这个概念,即使知道有妈妈全职在家‘鸡娃’也都是学龄前,或是学校放学后。听完这个,我甚至对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所以其实我一直都特别矛盾、纠结、困惑,羡慕全职妈妈能在家带娃,如果我可以一直在家教他,我才不需要送他去学校。
“但家人说,他需要去学校‘社交’,从来没有人不让孩子上学,在家里教。听完播客里的homeschool我才真的真的豁然开朗!原来有一群人,就不把孩子送到学校,这个叫做homeschool,好赞啊!原来我的想法没有‘不正常’和‘异想天开’,有很多妈妈就是这么做的!感谢主的带领与指导,让我有了新的认知。我想对于孩子未来的教育,我或许会重新规划。”
“访谈里也提到了‘生养众多’。每次和姊妹们谈到生养众多的话题,大多都在说‘好累啊’‘一个或两个是我的极限’,我也是这样!心里虽知道两个根本不是神的标准,但是在内心没有准备好时,我希望我可以好好把她们两个教育好,健健康康长大。内心不拒绝要三胎,只觉得在他们特别需要我的时候我可以随时出现在她们身边。”
“其实最近我也在考虑什么时候要二胎……听了两位妈妈的分享,内心没有那么惧怕生二胎这件事了。尤其是一位妈妈说到的‘献上身体当作活祭’的经历,原来躺在产床上极其痛苦的生产过程都可以荣耀神!……homeschool其实是一辈子的功课,孩子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是在家教养。即便以后她去到学校,教养也是我们父母一辈子需要进行的功课——如何引导孩子,透过孩子上帝要对付我们身上的什么(我想对我来说,就是缺乏耐心)等等。而且关系胜于成绩,一家人有和睦的关系是超越成绩的事……”
“以下是我看到的亮点:
“神对她说:‘不是你多容易生孩子才给你这么多孩子,而是你有能力把孩子带到我的身边。’她们无论走到哪里都看到神的印证、神的带领。很大的印证来自于先生,必须有先生的支持才能生养众多,否则这条路将会很艰难。她们真的是听到神的呼召,‘将自己献上当作活祭’和‘舍己’。这并不是说要你死,而是愿意把自己的全部奉上。这个活祭是喜悦的活祭,帮神生养更多……
“我最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两个妈妈有这么多孩子,还能井井有条,保持喜悦轻松的态度;我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总是觉得筋疲力尽呢?应该就是我一直大部分靠自己的力量,所以不行;应该要大大信靠神,信靠祂给我智慧和能力,而不是靠自己。”
“‘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让我印像很深刻。妈妈真的不是容易的角色,尤其是现在的妈妈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活出了千军万马的样子。以前听说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那养育5个甚至7个小孩,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爱?真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向神委身,就没有办法养育众多……求神也借着做母亲、养育孩子这件事,让我能够突破自己,信心坚固,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
“把自己献上当作活祭”是诸位妈妈觉得很被触动的一节经文。原来成为母亲是回应神的呼召,是在养儿育女中体会“道成肉身”的信仰真理,也在柴米油盐、尿布奶瓶中经历“舍己”。“当妈妈”在现代社会中或许不再是女人的志愿选项,但它仍旧是神祝福女人的一份神圣呼召。谢谢安妮与苏珊,你们亲身的经历鼓励这群年轻的妈妈,不要害怕成为母亲。好好倚靠神,养儿育女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新学期,想必你们家庭与教会,都有很多活动与服事吧!一旦你们的家启动“团队服事”模式,总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祝福耶和华的军队,为主赢得美地,享受欢呼收割的喜乐!
你们的铁粉滋恩 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