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写给镜中的我

作者:多果

莎翁说:“成熟就像果子的发展,是一段吸收养分与响应气候的过程。这过程有它自己的时间,不能匆忙。”作者鼓励镜中自己的信正是这过程的写照。

亲爱的镜中我:

写一封给自己的信,对我来说很不容易,因为我很少好好地看自己。就算每天在镜子前端视你几回,也总是看不清楚,随即就忘了。在镜中凝视你时,东看看、西瞧瞧,找出一个最美的姿态,欣赏自己华发增生下残余的一丁点自信。

写这封信好像对镜中的你说话。我想起前一阵子读书会共读的书《道林·格雷的画像》,这是王尔德的名作,读起来令人胆战心惊。里面的主人翁是个美少年,画家爱慕他的外貌,借由画把“美”留下来。格雷的盼望正好相反,他希望外貌能永保青春,随时间流动的苍老就留给画像,这个愿望实现了。书中有段描述:

一会儿看看画布上邪恶又逐渐苍老的脸,一会儿再看看镜上对他微笑的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孔。强烈的对比加速他的快感,他越来越迷恋自己的美,同时也对自己灵魂的腐败越来越感兴趣。

画像中的格雷越来越丑陋,因为画布不仅留下他的老态,更反映出他良心的邪恶。实际的格雷保持年轻,时间不曾在他的面貌上动手脚,然而如此待遇,只是助长他的骄傲,让他在自恋中迷失自我。这给我一个很好的提醒,与其慨叹岁月催人老,不如让自己永保一颗清洁、善良、诚实的心。我更喜爱圣经的话:“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林后4:16)

《 道林·格雷的画像》,浙江文艺出版社

那位向来迷恋他外貌的画家有了自省,也对格雷有一番劝导,要将格雷从迷途中转回:

你骄傲的祷告已经实现,现在,你懊悔的祷告也一定会蒙神垂听的。我太过崇拜你了,所以遭到神的惩罚。你也太过崇拜自己,我们都要为此遭到惩罚。

如果把焦点转移到自己或别人身上,而不再以上主为生命中的首位,就会有危机。有另一段经文如此说:“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73:26)

迈向年老的岁月不是一项简单的功课,神学家巴刻(J. I. Packer)在他的著作《荣耀神的夕阳》中说到:

年长者的试探,就是无法面对我们的身体真会衰退的事实。何以有如此不符合现实的痼疾?答案不难发现。在这态度的背后就是骄傲。

《与岁月和好》的作者卢云对年老有不同的见解,他曾说:

我们相信老化不是失望的缘由,而是希望的根基;不是缓缓地衰败,而是渐渐地成熟;不是要忍受的命运,而是可拥抱的机会。

因此,年老的岁月可以是光明的,也可以是晦暗孤单的,单看你怎么选择。他为迈向老化的人提出诚恳的建议,但愿你可以找到机会,也拥抱机会。

秋天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季节,这一阵子每到午后下起滂沱大雨,不像从前我所熟悉的秋天,有着温暖和煦的秋阳,和散落一地的落叶。秋雨滋润大地,赶走暑气的闷热。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人生的季节来到秋天,正如莎翁名言所述:

“成熟”就像果子的发展,是一段吸收养分与响应气候的过程。这过程有它自己的时间,不能匆忙。

也许你看不到自己的内在生命正迈向成熟,但相信造物主从没有停歇在人身上的工作。时间是关键因素,在上主手里,不能匆忙,每个人的过程和时间都不一样。

小时候看过父母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也是在秋天,买来的紫色葡萄清洗过,曝晒在阳光下;然后放入坛内,一层葡萄,一层蔗糖,层层堆栈;然后用布盖和塑料袋封住绑好坛口,就让时间酝酿出好酒来,越陈越香。

vintage-g67ee54a09_1280

生命如此,文字的熬煮何尝不是?何况文字承载的是生命之道,不是两条并行线,是相融交缠一起的绳索。

从前经历过的每个阶段,现在看来都是有迹可循,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预备。那双手在我年少时借由阅读预备着一个器皿;中年以后懵懂走入文字呼召,那一刻的相遇和回应,使我无以名状地惊喜。

孤独如云漫步在山城里,那些日子与山很亲近,在云里雾里进出。多么感谢那座山,不仅滋养我的灵性,锻炼我的身体,也培育我的文字。灵感就像盘旋在我脑中的鹰有时会俯冲而下,于是我试着望向它,追寻它。

离开山城来到台地,是另一种反差生活。骑脚踏车穿梭在街道上,看人成为一种最美的风景,观察人们的表情、穿着、走姿、互动,感到自己也在人群里游动。台地的美是在落日的魔幻时刻,每日都能目睹大画家挥洒出不同的画作,美不胜收。

在这十年的文字路上经历高山和低谷,有流泪撒种,也有欢呼收割。刚开始常有雀跃,直到创意湖逐渐干涸,便期待降下恩雨来灌满湖,让湖水有进有出。

读经、阅读、观察和思考成为我的输入,灵修书写、日记是日常的输出。经常我也会在听道、小组讨论、与人对话中拾穗,在漫天的彩霞、跑道旁的绿树中撷取吉光片羽;于是我像一个富翁,又可以分享出去。

走在这条看似孤独的路上,幸赖有同路人相伴。我们都是上行的朝圣客,就这样一路谈话,一路唱着山歌,仰望弥坚的高山,吆喝着:“来吧!我们一起登上圣山!”我多么兴奋地想告诉你,这一路上背负的行囊轻省许多,因为我边走边丢呢!

亲爱的,你还会觉得题材不够丰富吗?你还会为在键盘上敲得慢,迟迟敲不出精彩的文字,而暗自神伤吗?你还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像乃缦大将军的小婢女、小兵一样立大功吗?

你相信吗,走进坟墓里的那些文字也会复活?它们不过是睡了,时候到了,将会被改变,以新的样貌出现。它们被埋在暗无天日的寂静里,终有见到光亮的一刻。所以,“埋”或许也是一种委身。

亲爱的,生命的轮子还在不停地前进。每根轮辐都很重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轮;轮毂是力量的核心。轮毂永远带着轮奔走,所以不要停歇,也无须怀疑,因为即使只是五饼二鱼,若是交给祂,祝谢、擘开、传递也能喂饱许多人。

你说,你看不到未来要如何走这条文字路。在旷野中行走的以色列百姓,不是抬着约柜,看云彩的上升和停住决定去向吗?照样,就跟随着云柱和火柱,静静地跟随,直到过约旦河,必能进入应许之地。

亲爱的,不管夜有多深,文字路有多遥,你的心里要有眼光,让我们一起同行吧!

形影不离的镜外我

敬上

Site Logo

莫非可以如此爱

多果

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儿童发展硕士。曾任德文编译,2015开始写作,2016遇见创文后学习文字事奉,作品发表在《基督教论坛报》《飞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