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呼唤
- 2022年9月5日
林滋恩丨靠近,才能聆听(附音频)
面对很多堕落的社会现象,我们是否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断和指责这些犯错的人呢?我们是否愿意去聆听他的心声?又该用什么态度来面对他说不出口的事实呢?
作者丨林滋恩
主播&后期制作丨吴阿蒙
美国普利策得奖作家玛丽莲·罗宾逊(Marilynne Robinson)在她的经典作品《家园》中描述一场主角杰克与父亲柏顿牧师对话的场景。当时电视上正播报因-黑-白-种-族-矛盾而生动乱的新闻,老牧师对这新闻不太感兴趣,但也隐约察觉到儿子似乎对此有所关注。他看了一会儿说:“我对黑人没有成见。但我的确认为,如果他们想被接受,就得要改善自己。我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接着老牧师将话题从新闻焦点转至儿子杰克个人身上,并顺带补充:“在我看,他们是在替自己制造麻烦和阻碍,用所有这些──骚动。没有理由惹出这些麻烦,是他们自己惹来了这些麻烦。”
最后,那场关于黑白种族冲突的对话,就在老牧师想要在快来的周日吃烤牛肉,“我想要整间屋子里都有烤牛肉的香味”中画下句点。老牧师并不晓得,自己的儿子对黑白冲突如此在意,是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杰克在外流浪时,邂逅一个黑人牧师的女儿,两人相爱并生下一子。但碍于当时黑白通婚不合法,两人不但无法正式结为连理,而且还被迫分开。在不被祝福、不被理解、无路可去的情况下,杰克回到家乡;只是面对家人,他却始终无法将难处坦诚以告。父亲是慈父,也是好人,更是受人敬重的牧师,但面对种族议题的敏感度与同理心,却远不及身历其境、深受其苦的儿子。
面对外头铺天盖地的-种-族-议题新闻,一生守在小镇的牧师父亲选择以眼不见为净,甚至事不关己的态度来面对。对父亲来说,黑白冲突与动乱的新闻就只是发生在电视荧幕里的一个片段。小镇里几乎见不着一个黑人,种族议题是如此遥远,黑人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似乎也有合理的解释。可对在外漂泊、历尽沧桑的杰克来说,黑人的问题就是他的问题,黑人所受到的歧视待遇他感同身受。
是什么拦阻了沟通?是什么阻隔了对话?是什么让我们之间的言语,无法自由地释放?面对同性恋、堕胎、性/赌/毒品成瘾(addiction)的议题,当新闻铺天盖地播报相关事件,透过影像全天候放送讯息时,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处在什么位置与距离来看待这些现象?
面对不属灵的群体、把神抽离的社会现象,基督徒很容易站在道德制高点,把自己定位为真理的代言人;或是把自己放在与社会议题隔绝的泡泡中,以壁垒分明、不容许一点酵掺入的态度来评断、指责那些堕落与罪恶的言行。但在面对“罪恶”不妥协的同时,我们面对有血有肉的“罪人”,是否也存有“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的心?如果今天杰克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儿子,我们是否真能聆听他的心声,又用什么态度来面对他说不出口的真相呢?
——END——
作者简介
林滋恩
著有《美国袋鼠妈妈伴学去:1000 堂亲子温馨共享的教育课》与《我在美国当妈妈:揭秘全美最独特的亲子教育课》。2014 年第22届汉新文学奖散文组佳作得主。如今依旧笔耕不辍,文章常见于北美华人主流媒体《世界日报‧副刊》、海内外知名基督教刊物《神国》、《真爱》、《传扬》与《基督教论坛报》。2019年得美汉新文学奖小说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