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非可以如此爱
- 2022年4月28日
德仪:为何心在肯尼亚?
同学服侍肯尼亚贫民窟30余载,曾被中央广播电台报道。为什么会在肯尼亚?又为何会服侍贫民窟?作者就此展开一段心灵对话。
偶然间,在脸书上发现你和家人的身影出现在遥远的国度……自从大学毕业,我们30多年没有联络了。
“你现在住哪里?”我私讯。
“1992年就来到肯尼亚奈若比。”
“我想邀请你用Zoom与大学校友分享在肯尼亚的故事,可以吗?”
“可以!我们和美西时差11小时,你们周五晚上六点,我们周末早上五点。”
“到时候辛苦你了!”
为什么会去肯尼亚?如何认识肯尼亚土生土长的先生?……我脑中噼里啪啦像爆米花似的冒出一大堆想问你的问题……
回溯过往,你记得国中阶段,非常认真地看完电视剧《根》。剧情中,白人小孩看见黑奴被打流血时,惊讶地说出:“你的血也是红的!”你瞬时感动落泪,那时没有信仰。高中阶段,寻找人生意义,想知道人死后去哪儿,尔后接受耶稣为生命的救主。大学在小组慢慢接触信仰,大四下为寻求人生前面道路,常去祷告室,里面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
在祷告中,一句圣书的话触动你心灵深处: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2:20)那是与神圣相遇的奇妙时刻,你十分喜乐地将未来人生的方向盘,移交给主来把握前行。大学毕业,工作十多年之后,因着清楚神的呼召,你将个人所有储蓄奉献给家乡教会,到肯尼亚宣教,第二年与肯尼亚詹姆士牧师结婚。
几年前,我们家接触到国际饥援会(Food for the Hunger),开始固定资助肯尼亚的Guyo。此后,肯尼亚的版图自然烙印在我心灵深处。如今跟随你的脚踪,我的眼目再度聚焦在肯尼亚Mukuru贫民窟。奈若比有70%人口住在贫民窟,那地区无人监管、无学校、无医疗、无水、无电、无道路,当地人好似被放逐、自生自灭的族群。
Mukuru贫民窟,距首都内罗毕15公里,约五十万人口,是内罗毕数十个贫民窟之一。在那里,父母为了讨生活出外打零工,家里的孩子没有人照顾,一直等到晚上父母下了工回来,拿到工钱才有豆子、玉米吃。全家人一天可能就只吃到那一餐。
我在YouTube上看到你,依旧保持学生时代清纯的直发,戴着眼镜,朴质的笑脸,穿着长雨鞋,随当地教会妇女穿梭在泥泞的Mukuru后街。你说当地气候宜人,有如秋凉之地,人民善良,可以用英文沟通。
你们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白天在外晃荡,无人照管。先生詹姆士自小在贫困家庭长大,他得到感召,要服事贫民窟。“为什么是贫民窟,不是其他地区?”你曾提问。
有一天,一个画面深深拨动你的心弦:“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路15:4)你立刻联想到,许多失去的羊在贫民窟中。“去寻找他们……”你脑海里浮现那想法。
你忆及一个奇妙的经验。有一天,你与一群妇女走在Mukuru,有一台吉普车突然停下。车上二人,其中一位下来要你上车。你在犹疑时,妇女们说:“你可以上车。”
在车上,另一位官员打扮的人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你要不要一块地?”
“我和先生想在贫民窟建学校。”你答道。
“好,明天你和先生到我办公室来谈!”
原来那官员是当地行政首长。詹姆士牧师与他会谈后得知,他想要从你们身上得到钱。“我们没有钱,我们到这里来服务居民,如果你不给,就算了。”詹姆士回答。
后来有权势的回民妈妈Amina竟然帮忙游说行政长官:“给他们一块地。”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没有人想丢下这些孩子,任他们在街头自生自灭。
你们得到一亩地后,将父母亲给你们的购屋钱,用来盖了教堂,成为后来的恩慈学校。当年到教会上主日学的32位贫童,成为恩慈学校第一批学生。当时你们发现,孩子们根本不识字,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于是第一个识字班成立。
当孩子渐长,妈妈们恳求:“请继续教导孩子,我们没有地方可以送孩子。”于是,恩慈学校每年增加一个年级,直到现在学校有合乎规定的1—8年级基础教育学制,全校450—500位学生。2006年有第一届毕业生,到如今应届毕业生已经超过两千人。
“许多不可能、奇妙的经历激励我……天天走在贫民窟的大街小巷,好像就是在自己家里进进出出。在各样危险情境中,我不断受到保护,心灵充满说不出的神圣平安。”你说。
那天与你连上线。窗外阴霾,阴雨连绵不断,我点亮蜡烛,上网搜到一些视频和文章,报道你们的故事。2015年,中央广播电台报道了你们在肯尼亚Mukuru贫民窟踩下的脚踪。
透过Zoom,大学校友与你云端相会。你好久没说中文了。你提及大学毕业,阔别三十年的生命旅程,一直浸润在亘古常在者永远的爱中。
“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慈爱吸引你。”(耶31:3)你犹如一棵扎根在永恒溪水边的大果树,叶子不枯干,常年结果累累,让人能在荫下遮风避雨,以果子果腹!
在贫民窟办学校,遇到最困难的挑战是什么?
你回顾刚开始用尽在台家人给的所有存款,建了铁皮屋——恩慈学校,有官员企图从中得利,威胁周遭家庭,当地酋长更告诉他们将东西搬移。你看到他们进入学校,拆毁建筑物,想冲进去拦阻;但一群居民立刻将你围住,仿佛天使天军四围安营,他们对你说:“不能进去!”不久之后,你听到枪声大作……你清楚知道自己在生命危难时,经历了神圣保护。
你最深刻的故事还是在早期盖建教室时。当地行政首长想受贿,你们没给他钱,因而受刁难。全体家长在首长办公室外静坐抗议,直到他不再刁难。因着家长们如此支持,你们才能顺利建校!
“可不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有一次查经班聚会,四位索马里妈妈(回教徒)坐在最后一排。聚会结束,她们上前来找詹姆士牧师谈话。原来她们希望把孩子送到恩慈学校读书。
“我们是基督教学校,如果愿意让孩子来,必须接受圣书的教导。”詹姆士说。这群回民妈妈欣然同意了。现在全校约有四分之一学生是回民孩子。
贫民窟学校将进入第24年,你们有很棒且忠心的同工和老师!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学校经费的需要。学校因为没有政府资助去支付老师们薪资,所以从一开始办学,就和家长们说好,彼此是伙伴关系:他们需要付学费,是家长们付得起的学费。目前一学期3000肯尼亚先令,约167元人民币,可以至少帮助学校继续运作。虽有台湾教会的一些支持,但经费的需要仍然庞大!
自1998年办学至今,家长与学校越来越密不可分!虽然学校位于贫民窟,但家长却感觉将孩子送到一个优良的私立学校,他们对学校的信心和期待,很令人感恩!
你常分享Faith Nyakundi的故事。200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自恩慈学校毕业,经过国考进入了国立中学。Faith完成中学后,前往美国念大学及研究所。一路以来,因成绩优异,得到德国NGO(非政府组织)奖助学金的支持。
Faith大学选读的是国际关系,她曾经提及对妇女权益的关注,果然研究所转往性别赋权(Gender Empowerment)方面的主题研究。她已于美国研究所毕业。因为有恩慈学校为Faith提供教育装备,她能脱离贫穷的境遇,继而为自己族裔的需要效力。
近两年疫情重创了原本就贫穷的贫民窟居民。他们坚强的毅力,如同以往,仍然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迈进,而神成为他们更多倚靠的。
最近,因着教育部在课程中提到肯尼亚各族的文化,家长们决定为学校孩子们煮各族的特色饮食(主要是玉米、豆、香蕉、土豆等蔬菜水果,没有肉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带给了孩子们开心的一天。不但如此,这个活动鲜活展现出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模式,他们彼此扶持帮助,一同走过每日的艰难!
异国的爱情故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你说若没有永远的爱来融合彼此的差异,二人不可能相遇相爱到如今。婚后,因着神圣的爱和一起投入恩慈学校,夫妻经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人生旅程!
虽如同任何夫妇一样,你们彼此有差异,又加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神的恩典中一一经历,你们至今更加珍惜一起走过的路,也珍爱彼此!詹姆士看得开,凡事交给上帝,不给自己无谓的压力。“他常安慰我,要我不要担心。压力由他承受,我在旁边协助,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说。詹姆士十分帮助和保护另一半,他甚至可以为妻子牺牲生命。
你和先生在儿子Jesse九个多月和女儿Hadassah三个多月时领养他们,孩子们的成长期都平安顺利。明后年,女儿和儿子都将陆续从高中毕业,前面未定的学习道路和需要,是目前要一起面对的挑战。
你反复分享到,经历从天上来的爱太大了,吸引激励你们为贫童创建恩慈学校,以此来响应永恒的爱。你的故事呼应了一句话:“一个人所拥有的,并不会使他伟大;一个伟大的人,是善用所拥有的,化为对别人的祝福。”
若人人都善用所拥有的,化为对别人的祝福,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