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呼喚
- 2022年9月21日
如鹿丨耕田人
我们要如何服事这个世代?创作者要向读者呈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是“看得见的世界”还是“应该有的世界”?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会发现创作者其实也是耕田人。
作者丨如鹿
耶稣曾用撒种的比喻告诉门徒:“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于是我们苦苦寻觅好土,渴望能找到一块耶稣说的“好地”,在里面种上“神的道”,然后就等着它“结实百倍”。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却处处碰壁,遇到的尽是土浅石头地,还被荆棘和杂草覆盖;我们感叹着世人不听“神的道”,举步维艰。好土在哪里呢?这世上有不经耕耘就能栽种的好土吗?
被创文“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的理念所吸引,我进入了《21世纪JDT创作者的挑战课》。在为期六周的课程中,莫非老师带领我们在古往今来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捕捉一闪一闪的亮光,那是一代又一代文字人凝聚人类的挣扎和求索,在永恒的光照下反射出的光芒。
这点点亮光给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后人们指引着方向。一个又一个话题,一次又一次作业,让我直面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思考创作的源头、题材、目的、角度,以及作品对堕落世界、后现代思潮,以及罪恶和美善的回应等等问题。
“工人先于工作”
文字人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作者的思想和内心品质。一个JDT创作者首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生命,才能创作出有力度的作品。因为一个文字人的内心信仰决定了他的视觉角度、广度和深度。
正如C.S.路易斯在《荣耀之重》一书中所说:“我相信基督教,就像我相信太阳已升起。不只因为我看到太阳,也因为透过太阳,我可以看到其他一切。”当延伸思考这句话在写作中的应用时,我不仅审视了自己内心是否被光照耀,还省察了我的眼光是否因着基督而更加深邃。
同样对安妮·狄勒德(Annie Dillard)和C.S.路易斯对大自然中神学理解的对比,让我看见有了对神的真正认识,JDT的写作可以如此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把读者带到神的旨意当中。何其美妙!
“文化中的金丝雀”
莫非老师讲了一个金丝雀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以前的矿工下井需要带一只金丝雀,因为金丝雀对瓦斯气体十分敏感,可以在危险时向矿工发出警报。而JDT文字人是文化中的金丝雀,要在混乱又悖逆的世代,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保持敏锐的触觉,并能够向世人发出警报。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如何向外传递信息,让人能听见,是JDT创作者要面对的挑战。JDT是否能感受和认识神的创造之美?JDT如何面对罪恶、世俗和堕落的世界?JDT作品与世俗作品的区别是什么?文学艺术和教会有没有关系?教会的语言要不要自成一体?一系列的问题尖锐又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当今教会面对的困境,反省我们在基督信仰上的领受。
能够大声疾呼固然好,但更多的时候,“润物细无声”的微小声音,更考验JDT的智慧、品格、毅力和使命感。
“点燃的星光”
写课后作业,是个拾宝的过程。每课后面都安排了两个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带领我去思考,也推动我整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化成文字真是一个奇妙的经历,是一个自己说服自己,去粗取精的净化旅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先是努力寻找思想中那一点点的星火,然后走近它,才逐渐发现这星火可以成为火把,还有我们之前忽略了的真理。捡到这些宝贝,如同孩子在海边拾到了漂亮的贝壳,令人兴奋。
当思考“后现代对基督信仰是助力还是阻力”这个作业中的问题时,我就在想,我们的读者是谁呢?我们又是谁呢?若我们的读者是后现代人,我们能向他们说什么呢?然后我想到了下面这段经文:“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或译: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使13:36)。
那我们为谁而写呢?为什么是我们呢?“大卫按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而我们是这个世代的人,只有我们能服侍这个世代。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是我们在上帝旨意中的福分。何其有幸!
“文字人的呼召”
如何服事这个世代呢?JDT创作者要向读者呈现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是“看得见的世界”,还是“应该有的世界”?辩证的哲思,催逼我们在“时代”与“永恒”中考量何谓“忠诚”,将这个时代的脉搏与永恒的国度紧紧相连。若说“仿效耶稣,在时代中携手”是对当代JDT创作者的呼召,那“下笔从膝盖开始”就让我们明白这份呼召的重量与紧迫。
我们要看这个世界,能看见什么呢?我们要对这个时代的人说话,说什么话呢?马可福音第8章记载了耶稣医治一个瞎子的故事。当耶稣问瞎子:“你看见什么了?”瞎子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耶稣的问题和瞎子的回答都让人深思。耶稣想让我们这些曾经的瞎子,睁开眼睛去看什么呢?你看见人了吗?他们是怎样的状态呢?
两千多年前,耶稣降世为人,用祂的身体为我们开辟出了一条又真又活的道路,这个好消息进入中国仅有短短两三百年时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群体,还是一片需要开垦的“荒芜地”。让真理行走在中国人心中,不仅需要宣教勇士,更需要为神的道预备“好土”的拓荒者,拿去地里的石头,拔出荆棘杂草,然后撒种、浇灌、收割。而我们正是这样一群努力用文字耕耘的耕田人。
——END——
作者简介
如鹿
1999年与丈夫移民加拿大,有一子一女,现居多伦多。参与教会服事多年。2021年开始参加创文网络课程,学习写作,还是文字事奉路上的新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