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创文14周年庆寄语】天使军队,在神国里相认

多年来我们在神国里的相认,就是帮助我们指认谁是神拣选作祂文字事奉的天使军队,行出神在文字事奉中的心意。你,愿与我们相认吗?

2008年,在南加靠海边的Pepperdine(佩珀代因)大学办完第一届文字营。结束时,我在望海的一个地方,对着蔚蓝大海的另外一头祷告。说:“神啊!要怎样飞过去啊?那一头没有人认识我,也没有人听过创文。我们要服事的对象是谁呢?”

虽然在这之前一直对国内负担,为这块土地也祷告了十多年,但要如何飞过去?正如望出去的大海一片茫茫。

2009年带着创文同工的祝福,第一次飞去亚洲,进入国内。一站上讲台,望着下面的一张张脸孔,泫然欲泣,原来神要我服事的就是你们,就是你们啊!那是在神国里的一种相认。

14年来,在神的带领下,我们在北美和亚洲各地展开了“点燃文字火种”的文字事工。因为创文是华人第一家文字事奉机构,所以许多事工可以说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类似使徒行传的经历,我们顺着圣灵的带领,或向左,或向右,神为我们开放一扇扇事工的门。无论是办文字营、建立创文网络书苑,组织在线文人社群或举办文学奖,都看到神的印证,神与我们同在。

但让人感觉奇妙的是,虽然感觉创文所做的是拓荒的文字事工,但每到一处,当我分享文字事奉的异象时,都好像在呼唤神已经放在不同人内心的文字火种。我传递的并不是崭新的异象,而是为大家心中对文字事奉的感动,找出比较完整的语言说出来。因此有许多人回应神的文字事奉呼召。14年来,八千里路云和月,四处东奔西跑,就是一次次地“在神国里的相认”。

2019年,也是我在太平洋海岸祷告10年后,我们邀请张鹤老师来到南加作文字营老师。营会中有一天空当,杜老师带着张鹤老师去逛Pepperdine大学。顺便带她到海边望着对岸,告诉她十年前我望着海对岸祷告的故事。那天晚上,张鹤老师带着泪在我们营会同工中分享:“我今天来到这里,就是神对莫非老师十年前祷告的回应。”那种神回应祷告的经历,让人很撼动!

另一个值得纪念、“在神国里相认”的经验是在香港。若对文字事奉有点认识的,都会知道苏恩佩姊妹,她是华人文字工作的拓荒者。当初我一有了呼召,就去找《苏恩佩纪念全集》研究,想对文字事奉有个整体的认识。

那时不知25年后,会有一群苏恩佩带过的《突破》编辑来和我联系,并邀请我去香港带他们作静修营。2012年,在香港一个山上的修道院,和他们深度又亲密地相处了四天三夜,有了生命的交流。虽然是我在带领他们,但感觉上是他们在爱里接纳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文字前辈,有点像耶路撒冷教会对保罗的接纳。

次年,在香港举办第一届文字营,这几位《突破》前编辑和我一起作呼召,和之后的祷告服事。那天晚上,有超过半数的人留下,这几位文字前辈和我一起跪在地上,一个个为这些年轻的文字人按手祷告。

最后作结束祷告的是一位22岁读中文系的年轻姊妹,她在受我们按手祷告后,请求让她来为我们这几位前辈祝福祷告。而且她一开口,就让人在灵里觉得后生可畏。

那一晚,在苏恩佩服事过的土地上,和她带出来的文字前辈,我们一起祝福下一代。文字事奉的火种好像熊熊燃烧,很有历史性“传承”的意义。

创文多年来的使命是“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推动文字事奉,创写新的世纪。”我们每一次的服事,就是想在神国里指认出谁是神拣选的文字工人,然后呼召成为文字路上的同路人。

就像这段经文:

你们作他的诸军,作他的仆役,行他所喜悦的,都要称颂耶和华!(诗103:21)

信息版圣书提到“诸君”是“armies of angels(天使的军队)”,然后是“alert to respond to whatever he wills.”就是随时警觉地回应神的心意。

多年来我们在神国里的相认,就是帮助我们指认谁是神拣选作祂文字事奉的天使军队,一起作祂的仆役,行出神在文字事奉中的心意。

创文有个呼吁是:“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创文的负担,就在陪伴、牧养一些基督徒作者,希望能传递“文人相亲、彼此扶持”的健康创意社群文化。求神兴起作者,也兴起更多的陪伴者、代祷者和奉献者!

若说我们需要征召“千万好笔”来书写神的故事,我们就需要征召3千万个文字人的陪伴者、代祷者和奉献者。不知您是否愿意加入创文,成为作者或者文字人的陪伴者?不知您是否愿意和我们在神国文字事奉领域中相认,成为天使的军队。在此祝福创文14年生日快乐!我们所行的,都要称颂耶和华!

谢谢大家!

文字,是由人写给人看的;所以,“人”是关键。先有合神心意的文字人,才可能有合神心意的、具有永恒价值和生命影响力的文字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创文”从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以“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为核心价值观。在创文,所谓“工人”“作者”,绝对不是单数,而是一整个团队。如今,创文团队已遍布太平洋两岸,群策群力进行着丰富、扎实、有效的文字培训和文人牧养。

在庆祝创文14周年之际,我不能不特别提到一群从创文成立之前或成立初期,就并肩事奉、一同学习的老同工、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老笔友、老家人……我都不知道可以用多少名词来描述这一群可敬可爱的好伙伴。

14年来,我们这一群人由青年到中年,或由中年到初老;

14年来,我们的儿女,由幼儿到青少年,或由青少年到大学毕业、求职、进入职场;

14年来,我们的父母,由谈笑风生到反应迟缓,由健步如飞到需要各种不同程度的照护;

14年来,我们一同见证了科技的突飞猛进,一同经历到了由纸笔到数字化,由实体到云端的急速转变;我们也一同目睹了美、中、台、港政治、社会环境剧烈变迁,一同捱过了这两三年的全球大疫情,一同目睹最近这几个月的欧洲战乱、全球通货膨胀、亚洲疫情反扑、美国各地短短时间内连串爆发的枪击案……

一则创文的文案写道:“世界真的很乱,幸好我们有文字!”是的,随着人生阅历的长年积累和内在生命的不断锤炼,创文团队的作品和事奉都更加有高度、有厚度、有广度!而且,团队不只自己做到了,更立志要让更多人也同样能做到。

正如创文莫非主任在《莫非心语》中所写的,天父的故事绝对不会只说一半——羊走丢了,在山野中彷徨哀鸣;钱币遗失了,无望地躺在灰尘中;浪子悖逆挥霍,沦落到要吃猪食;而耶稣自己被凌辱、鞭打、杀害、封在冰冷黑暗的坟墓中……幸好,这一切,都只是故事的上半段。没错,创文教导大家要真诚地写出挣扎,写出哀伤,写出忧虑、愤怒、疑惑,但创文更激励大家写出故事的下半段:羊被寻回了、钱币被找到了、浪子归回父家了、耶稣也复活了。

创文的标竿,就是让我们所分享的故事,既能接地气,体察、呈现人生与人性的真相,又能在潜移默化中为读者搭起一座天梯,引领他们融入天父永恒的大故事中。

“创文加油!”——这不只是一句殷切期许,也是一个恳切呼吁。请用灵力代祷、人力参与、财力支持,扶持陪伴创文团队继续透过培训、透过连结、透过牧养,征召千万好笔,一同述说一篇又一篇既能接地气、又能上天梯的精彩故事。

2016年2月,在人多嘈杂的教会餐厅,莫非老师把我拉到一旁,劈头就说“想借助你在神学院网络导师的服事经历,邀请你负责创文网络书苑教学课程事工”,我愣了一下,没马上答应。

莫非老师要我好好祷告。在安静默想中,发现自己在神学院服事,也起因于创文网站的一篇回响,因缘际会才有的机会。原来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是神在为下一步的预备铺路。时候到了,时机对了,神透过莫非老师向我发出邀请。虽然我没异象,无法看见神要成就的大图画,但只要我有愿意参与的心,即便只是大拼图中的一小片,仍然在神国中有其分量。我是抱持这样的信念与态度,开始网络书苑事工的服事。

这7年走下来,越发感受这份事工的意义。在个人方面,创文给了我一个发挥自我、发展潜能的舞台,拓宽我的疆界。靠主的恩典,突破自己性格上对事情不确定及变动的焦虑与不安,更深经历神的信实。

事工方面,分享两点我的感动,一是网络书苑像是一粒种子,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为有文字负担者或正在寻求者,提供多样性课程,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创造一个文字人耕耘的神圣园地。助教看似是同学的陪伴者、守望者及代祷者,但课程结束,看到同学文字的热情被点燃,感受神在其中动工,激励我继续向前迈进。

二是网络书苑成为一个桥梁。创文非常重视“工人先于工作”,知道文字事工是一条孤独的路,课程结束更以“网上咖啡屋”的牧养模式,连结学员、灵里扶持,模塑生命品格向下扎根,更激发集体创意,提供文章发表平台。

我感谢创文给我这个服事平台,更感恩创文是一个团队分工、互相尊重包容、彼此成全的大家庭。莫非老师分享,创文网络书苑的事工要永续经营,我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大成长空间,但却是值得的永恒投资。未来的愿景,期许创文网络书苑更接地气,服务更多基督徒,培养他们的语言智力及表达能力,开启对话空间。同时也致力于延揽更多不同文字领域的专业老师,提供更优质课程,培育更多文字工人。

我祈求神让我们走在祂的心意中,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推动文字事奉,创写新的世纪。

自从2021年参与创文的服事以来,深深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有机体,更是一个组织完善的团队;行政作业上每一个环节,都有严谨的流程,我只需要按着流程做好我职责内的工作,就能立刻跟上脚步,丝毫没有适应上的问题。就像打篮球中场换将一般,或许因受伤,或许因策略,被换上换下都不影响团队的运作,最终目标就是打赢这场球,而莫非老师就是我们的教练。

这些日子我协助创文亚洲地区的行政事工,实际参与文学奖筹办、宣传、作品统计、颁奖、作者联络、奖品寄送,每一个细节都朝着公平公正的中心目标,尊重参赛者的努力及评审的用心。莫非老师手把手带着我走过每一个环节,巨细靡遗地教导叮嘱,让我有幸能在服事中学习老师做事的风格,更期许自己能分担更多老师的重担。

创文同工的薪酬奖励、培训陪灵,工作坊、咖啡屋的运作,都有缜密的愿景与规划;我也在服事当中更清楚自己的异象与呼召,深刻感受到创文的团队带领,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灵命影响灵命,每一位同工背后都有一个祷告团队守望。

创文这个大家庭就像一个组织严谨的交响乐团,我们的主是首席指挥,祂的指挥棒,指引我们演奏出各式各样曲风独特的乐章。莫非老师及创文同工团队,如同各个不同器乐的演奏者,孜孜不倦地演练,为的就是呈现每一次精彩的演出。行政工作就像是交响乐团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人员,不论灯光、声控、舞台背景、搬运乐器,都为整体演出奉献而功不可没。看到舞台前的演出佳评如潮,幕后工作人员的内心也澎湃如浪花。

神亲自带领我们演出,每个团员各自与神亲密交流,为神而奏的乐章,怎么可能不精彩?永不卸任的指挥,带领世代传承的团队,指挥棒挥舞出完美弧度,一曲又一曲,永不止息。创文团队一起用生命拨动琴弦,只为每一次演出都能够打动人心。

身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我享受那越服事越甘甜的喜乐。我感谢那赐给我力量的主耶稣基督,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祂。阿们!

与莫非老师结识多年,来创文做编辑两年,深受创文老师和同工们的牧养和扶持。

很感恩,能融入这样一个有真理又有爱的大家庭。创文的精神是“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走进创文,我深切体会到创文人如何深耕“工人”灵魂。莫非老师、苏文安牧师、马睿欣老师的牧养文章,总是针对文人体质和写作生活服侍中的问题,给出鲜活、有血有肉的出路,让我豁然开朗,生命得到补给。

每周的代祷信、每月团队的灵修分享,更使同工伙伴们成为一个信仰共同体,彼此守望,使生命得到力量和突破。创文的价值观之一是“深信服事即祷告,祷告即服事”,在这也特别感谢世华老师、德仪老师和所有幕后忠心的代祷者,对我的祷告和陪伴,在你们的服侍中,我更深地检视自己的生命,期盼活出又真又活的信仰。

目前,创文运行两个公众号:“故事的呼唤”和“莫非可以如此爱”。“故事的呼唤”主要涉及整体事工,包括文人牧养、文学奖、网络课程、学生回响等。而“莫非可以如此爱”则是专门提供给基督徒作者发表创作的平台,旨在成全作者的笔,透过新媒体平台,呈现道成肉身的信仰。

长久以来,莫非老师就希望推出一个由创文师生打造的文艺类公众号平台,发表有足够质量的文学创作。这个异象终于在2020年6月成形,就是“莫非可以如此爱”。主要受众为作者和对文艺有兴趣的读者。

透过两年来神不断的供应,目前作者们的文章可实现微信平台、创文脸书和“创文汇萃”网络平台同步更新,使读者覆盖中国两岸三地,美洲、亚洲,甚至全世界。创文微信公众号也收获了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创文同工、工作坊坊员成为微信平台作者主力;还有很多作者,因投稿而结识创文大家庭。一位作者来信说:感谢编辑团队的用心,你们改过之后,文章变得更清晰,节奏也舒服很多;排版插图让阅读层次更丰富并牵扯更多感官体验。更有读者反馈说,因阅读推文而遇见了神圣的“稀薄之地”。

新媒体是窗口,而编辑就是联络作者、读者、网络书院、咖啡屋乃至写作、社会各领域的桥梁。审稿小组由莫非老师和专业编辑组成,每篇稿件都经由小组审阅。我们期待为每一篇投稿和荐稿准确定位,为作者提供有益的写作思路和内容反馈,打造专业的文艺类新媒体平台;也真诚地期待,创文推出的文章,可以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中,为上帝预备的读者提供一个心灵栖息之地。

创文新媒体平台,期待与各位作者、读者共同携手,开垦文字侍奉园地,耕耘华人文化土壤,创写新的世纪。